当前位置:首页/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

古镇印象之二|窑湾:运河之畔一座有故事的千年古镇

古镇印象之二|窑湾:运河之畔一座有故事的千年古镇

前言:

此时小伙伴们对“窑湾古镇在什么地方”可能比较关注,大家都需要了解一些“窑湾古镇在什么地方”的相关文章。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“窑湾古镇在什么地方””的相关文章,希望兄弟们能喜欢,你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!

窑湾古镇入口处。丁亚鹏摄

窑湾,第一次听说是在江苏东陇海线上的新沂市采访时,当地宣传部领导向记者极力推荐而知道的地方,也是距离新沂市区最偏远的乡镇。

窑湾位于新沂市西南方向,从新沂市区到窑湾镇车程约2小时,地势高低起伏,窗外风景如画。到达窑湾镇时,你难以想象这是一座偏居一隅、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。整齐划一的店招,色调一致的建筑外观,进进出出的旅游巴士,熙熙攘攘的人流……这一切,都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:窑湾,是一个热闹、有故事的地方。

古镇游船码头。丁亚鹏摄

千年古镇再现生机

窑湾,地处京杭大运河北岸,骆马湖与大运河在这里交汇。与宿迁、徐州睢宁、邳州三地交界,每当窑湾鸡叫,三地都可以听到,故有“鸡鸣闻三县”之说。

历史上的窑湾是多难的。1668年发生的山东郯城大地震,让窑湾的前身隅头镇被毁。1770年,康熙皇帝特赦天下政治犯,其中有一批高素质的政治犯被发配到隅头镇南6公里以外的荒地重建新镇,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窑湾古镇。

窑湾古镇充满生活气息。丁亚鹏摄

窑湾因漕运而生,也因漕运而兴。清末民国初,古镇繁荣达到鼎盛,成为商贸繁荣的集镇。文革十年,窑湾古建筑和文物破坏严重。到2008年时,古镇只剩下两条核心街区,保存比较好的老宅有813间。

千年古镇,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,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。10年前,新沂市决策者着眼发展骆马湖旅游,挖掘窑湾古镇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,将窑湾古镇的保护、管理和旅游开发,上升到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和谋划。2008年,新沂市政府成立正科级建制的骆马湖景区管委会,管委会成立窑湾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窑湾古镇的保护、管理和旅游开发。景区管委会与窑湾镇实行两套班子,两种运作机制。

重建后的苏镇扬会馆。丁亚鹏摄

经过多年的修复和旅游资源开发,古镇原有的八大会馆,目前已经恢复了苏浙扬会馆、山西会馆、江西会馆三个会馆;苏北第一家邮局设立在这里;苏北的第一家当铺也诞生在这里;有号称“吴半街”的乾隆时期窑湾首富、福建籍商人吴洪兴的“吴家大院”,等等。

记者在这里还意外发现一幅对联的出处,上联:“东当铺,西当铺,东西当铺当东西”;下联:“南通州,北通州,南北通州通南北”。这是当年乾隆皇帝和其宠臣纪晓岚留下的千古佳联。

当铺,见证了窑湾古镇当年商贸繁华。丁亚鹏摄

尊重历史还原历史

当年在决策窑湾古镇保护、开发时,尊重历史,保护历史原貌,就成为窑湾古镇的一条铁律。当地按“修旧如旧、新建如旧”的修缮思路,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,对古镇实施保护性开发。

一方面,从建筑风格上,保留历史风貌,恢复古镇原有建筑风格、色调。全镇建筑风格、色调保持协调,不突兀、不夸张,一切尊重历史原貌。在传承技艺上,挖掘、整理窑湾历史文化,把有地方特色的一些技艺集中到古镇展示、传承,再现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。景区免费为蓝印花布、编织品、铁艺制作、手工毛毯等传统民间技艺提供场所,努力让这些民族瑰宝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。

竹制品编织。丁亚鹏摄

围绕文化传承,窑湾古镇也一直在努力。戏曲艺人、运河大鼓、柳琴戏等传统节目,在窑湾每天都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表演,节假日,抛绣球、老爷巡街、老爷判案均会上演,让你瞬间穿越,带回到那个久远的现场。

窑湾景区内原有原住民1000多户,前后花了十年左右实施搬迁,到目前,景区只剩下30多户,门面和居住与整个古街融为一体。在景区经营者看来,搬迁老居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宅,现在留下来的都是经营居住为一体的。

手工纺织成为窑湾古镇一大看点。丁亚鹏摄

特色美食叫响古镇品牌

窑湾地处骆马湖和大运河交汇处,占尽湖河之势,盛产湖鲜、河鲜,成为食客们的最爱。

“窑湾是苏北地区一个真正称得上有文化、有历史、有内涵、有故事的古镇。”新沂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刘群直言,窑湾古镇传统美食多,令人垂涎三尺。

为了挖掘传统美食文化,把窑湾古镇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呈现出来,骆马湖旅游公司开发的美食城,集中展示了富有窑湾地域特色的风味美食,现已入驻商户20多户,如具有百年历史的妈糊汤、绿豆烧,其中绿豆烧是用白酒与48味中药熬制勾兑而成的,颜色绿莹莹的,获得乾隆皇帝的赏识,绿豆烧由此得名,全国仅此一家。如今,绿豆烧与甜油、桂片糕并称为“窑湾三宝”,成为地方富有特色的一张土特产名片。

绿豆烧的生产车间一瞥。丁亚鹏摄

目前,窑湾古镇正在恢复久负盛名的窑湾船菜。窑湾船菜馆主要以骆马湖、大运河的水生动植物为食材,鲜美、风味独特。由旅游公司开办的窑湾船菜馆分店已开到徐州,生意火爆,往往需要提前预订,食材均由窑湾总部统一配送,保证了食材的正宗和新鲜度。下一步,准备把窑湾菜馆开到北京、南京等地,目标把窑湾船菜这一品牌连锁店推向全国。

窑湾古镇旅游开发对窑湾镇各行各业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。镇政府投资2000万元,建立了美丽乡村项目——刘宅渔村;设立了有机鱼养殖示范基地,提升骆马湖水产的市场知名度;北京京粮集团有意在窑湾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,把投资总额从5亿追加到50亿元。“通过发展全域旅游,实现移步换景,让游客来了不想走,住上两三天。”刘群说。

窑湾特产之一的红油晾晒发酵现场。丁亚鹏摄

统一规划打破发展瓶颈

窑湾古镇人气最旺时,一天达到4万人以上,造成交通瘫痪,以致不得不限制客流。尽管骆马湖景区管委会与窑湾镇互不隶属,是平行关系,但双方在古镇保护、服务设施配套、交通等方面做到规划高度有机统一,在很大程度上,窑湾镇规划服从和服务于窑湾古镇的发展规划。通过依托窑湾古镇这一内核,以点状辐射的方式,带动窑湾镇及周边服务业、休闲旅游业的发,实现共建共享,节约行政成本。

在交通上,与古镇的旅游便利相衔接,新沂市政府配套建设的古镇大道、环湖大道、山水大道,将古镇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、便捷,在连霍高速新建了新沂西出口,与古镇大道相接,从新沂市区新辟了两条公交线路。从时集镇沿着山水大道与古镇大道到窑湾,建设了42公里长的山水田园风光带,10多个旅游观光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分布在沿线,将马陵山、骆马湖、窑湾镇连成一条线,行进在这里,一路饱览田园和山水美景。

为疏解景区道路拥堵,窑湾镇实施景区到省道270的便捷连接线工程。“一到节假日,通往景区的道路拥堵严重,最严重时堵车长达10余公里。”新沂市窑湾镇政府规划助理秦群泰说,去年镇上投资2亿元在古镇西侧开辟了一条路面宽15米、长9.96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。同时,利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机遇,优化农村路网,提高道路等级,把路面从4米宽拓展到6-9米,由单车道变成双车道,当年全镇改建道路里程近50公里,使交通变得更加顺畅。

从前年起,镇政府把通往景区的主干道劳五路列入创建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,包括道路的标识标牌、路面的整理、建筑的外立面改造,门头、店招规范统一,增加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,总投资900多万元。同时在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之间,设立建筑风貌协调区,使建筑风貌保持了自然过渡。

镇上建立污水处理厂,管网覆盖景区。考虑到古镇保护开发的专业性强、要求高,当时在上马污水处理厂时,共同规划、共同设计、分别施工。镇上在景区建了一座提升井,把景区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到镇污水处理厂,实现资源共享,“如果各自一把号,最后肯定不是一个调。”刘群表示。

旅游成为经济发展强引擎

2010年,古镇对外开放,第二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。从2012年10月1日起开始对古镇内八个景点收取门票,从60元一路涨到现在80元。

“窑湾古镇10年投入了10亿元,起步时财政只给了1000万元,其余通过公司化运作解决融资难题。”刘群介绍说。而今,窑湾古镇旅游业初见成效,每年旅游收入达亿元,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却达到数亿元,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。2017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90万人次,2018年超过200万人次。

当年一门跨两地——宿邳交界。丁亚鹏摄

事实上,古镇旅游业的发展,带动了窑湾镇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。当地盛产的咸鸭蛋、水产品等销量均翻了几十倍,偏居一隅的老百姓都因古镇旅游的兴旺而富了起来。去年窑湾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384元,同比增长7%,远超周边乡镇。

据悉,新沂市已把窑湾古镇作为招商引资项目,着力将其打造成影视基地。之前,不少影视投资机构都来过此次,拍过不少微电影和电视剧,如《龙鼎风云》。通过明星效应、粉丝经济、娱乐文化,带动古镇旅游业向深度、广度延伸和拓展。目前当地已经预留了五六百亩发展空间作为影视基地建设用地。

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,2017年,窑湾古镇跨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行列。下一步,当地努力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冲刺,放大古镇效应,结合乡村振兴实施战略,打造骆马湖第一旅游品牌,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。

文、图/新华日报记者 丁亚鹏声明:本文为原创作品,侵权必究!转载时须注明转载自“今日头条鹏哥观察”,谢谢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