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/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

这三样东西,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必吃,感受当地人的生活

这三样东西,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必吃,感受当地人的生活

前言:

此时小伙伴们对“呼市好吃的地方”都比较注重,看官们都需要剖析一些“呼市好吃的地方”的相关文章。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“呼市好吃的地方””的相关知识,希望你们能喜欢,兄弟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!

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--呼和浩特。

呼和浩特的蒙古语意为“青色的城”,本地人亲切的简称呼市。它古时候的名字,叫做归绥(sui),这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。

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,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里虽然是内蒙古,但是离首都北京非常的近,高铁二小时出头,便能到达,交通很方便。

从上海虹桥机场飞行1500公里,三个小时不到,落地呼和浩特的时候是个傍晚,有着绚烂的火烧云。

这里的夏天气温凉爽,很适合避暑。

一壶砖茶、一两烧麦、一杯老酒,聆听塞外呼和浩特“先有召后有城”的由来。来到呼和浩特旅行,有三样小吃是必须要去感受的。

提起呼和浩特美食,不得不提烧麦。在呼和浩特,有很多的老字号烧麦店,麦香村、德顺源、沁春园、老绥远、清晨源等等。
烧麦也称烧卖、稍麦、稍美...有人说是来自大馆子用碎肉做成了这个食物,稍带着卖,慢慢的就叫成了稍卖。

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烧麦,在呼和浩特能有这么多的话题,带你去感受下。

那天早晨,在本地朋友的推荐下,去了一家“源鑫源”烧麦馆,这是本地人吃早饭的地方。

店不大,只卖四样食物:羊肉大葱烧麦,油煎羊肉大葱、羊肉沙葱烧麦,油煎羊肉沙葱。区别就是一个是大葱,一个是沙葱。

沙葱也叫蒙古韭,是一种荒漠植物,在呼和浩特很常见。

小小的店面,古色古香,墙上手绘着烧麦的故事。好吃来源于原料:“苏尼特”羔羊肉,山东大葱,手工挑选好姜,不加添加剂的胡油...

店里面,都是三三两两的当地人,说着听不懂的语言。旅行时很喜欢去这样的小店,可以感受当地人的日常。

几个小菜是送的,清爽开胃。

点了一笼蒸烧麦,一笼煎烧麦。一笼八个,算下来三元一个。烧麦的皮特别的薄,像纸一样透明,在早晨的阳光下特别的好看。

一壶新沏的砖茶,吃上一口烧麦,喝一口砖茶,解腻又清口。

据当地的朋友说,吃烧麦还要会吃。

烧麦上来了,要在吃碟里加入酱油或者醋,然后,注意这是关键,要把夹入的第一个烧麦夹烂,让烧麦里的汤汁与碟子里的酱油醋充分混合,然后,用这个混合汤汁沾着下面的烧麦吃。

后一次吃烧麦,去了一家老字号:德顺源。

据说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最早叫做“晋三元“糕点铺,始创于晚清,1931年改为“德顺源”茶馆,兼营各种糕点和烧麦。

这是一家连锁店,在呼和浩特有很多家分店。

感觉这烧麦店,店堂的风格都很类似,木质桌椅,墙上的手绘。

还是点了蒸的羊肉大葱烧麦,依旧是一两八个。烧麦里面是满满的羊肉,我最多吃三个就饱了,据说当地的女子,能吃一两。

作为呼和浩特名小吃之首的烧麦,处处可见。如果你夜晚去逛大召历史文化街区,在大召前街,夜市上也能吃到老绥远烧麦。

在呼和浩特,居然还有烧麦一条街,想不到吧?

某一天的早晨,我还去吃羊杂。对于一个江南女子来说,一大早就吃羊杂,实在有些重口味。

不过既然来了呼和浩特,是一定要去感受下的。依旧去了当地朋友推荐的一家小店,在一个小区附近,只有四张桌子,依旧是本地人吃早饭的地方。

杂碎分大小号,大碗23元,小碗18元,还有纯羊肚卖。焙子也分大小号,大的2元,小的1.5元。

这是大份的羊杂碎,可以按照个人口味加入香菜。据说没有香菜的羊杂碎是没有灵魂的,可惜我真的不爱香菜。

这一碗羊杂碎,料很丰富。羊肠羊肚羊肺羊心...加点辣椒,配着焙子吃。在呼和浩特,焙子是一种万能主食,什么都能夹进去。

焙子夹烧麦,也是很传统的吃法。

焙子与新疆的馕、西安的馍、北京的烧饼相似,采用烘烤制成,外干脆、内暄软。

焙子种类繁多:白焙子、牛舌头、油旋罗锅、油酥、咸焙子......口味有别,形状也各异。

“对于咬着焙子长大的呼和浩特人来说,一个小小的焙子,可能就是他们的一辈子。” 这句话,概括了焙子在呼和浩特的地位。

烧麦、羊杂、焙子是呼和浩特的名小吃,如果你来这里,不吃这三样,就等于没来过呼和浩特。

欢迎关注江南小女子-若有所思CS,一路分享旅途点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