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/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

阳关

阳关

前言:

今天朋友们对“阳关在什么地方”都比较关心,姐妹们都需要剖析一些“阳关在什么地方”的相关资讯。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“阳关在什么地方””的相关内容,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,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——2023.河西走廊.行走在路上

劝君更尽一杯酒,

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王维的这首诗句打动了多少的人心?又有多少人对阳关有了向往?

阳关对于很多人来说,是大漠深远辽阔的边城,是渺渺无穷的沙漠孤滩,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巍峨坚守,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诗篇。对于少不更事的孩童来说,是唐诗宋词中风雨飘渺,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。

而我对阳关的向往,却是从余秋里的文字中。他的散文,阳关雪,一开头就让人深深的沉入其中,不能自拔。

作者写到:今天,我冲着王维的那首《渭城曲》,去寻阳关了。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,回答是:“路又远,也没什么好看的,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。”老者抬头看天,又说:“这雪一时下不停,别去受这个苦了。”我向他鞠了一躬,转身钻进雪里~

一晃30年过去,而今,我也寻着作者的足迹,来看看这阳关。

车子在空旷的大漠中穿行。天地茫茫,一片灰蒙,四周没有一棵树木,只有顽强的杂草在荒漠中伸着头。透过车窗,极目远眺,依稀可见朦胧的山脉,天地辽阔深远。走在这河西走廊,人的思绪不由得飘向远古,想想当年,就在这广袤的土地上 ,多少英雄豪杰为国奋战捐躯。年轻的汉将霍去病就在这边塞的土地上,骁勇善战,挥刀厮杀,捍卫着大汉的疆域和尊严。

渐渐的路边有了一些标识,偶尔还有一些建筑掠过,再往里走,出现了水流,就渐渐有了人气和生机,道路两旁树木葱笼,一派郁郁葱葱的,一座座房屋小院散落其中,家家门口堆放着瓜果,犹如来到了塞外江南。

我想,这大概就是余秋里所描述的边屯了,古时屯扎兵马之地。如今,街道上车辆穿梭流动,一派热闹景象。

拐过一道弯,在它的背后就是阳关景区了。

虽然在国庆假期,这里地处偏远,但仍然有很多游客,停车场车辆也是满满当当。

停好车,顺着人流,来到景区入口。



阳关景区

景区在遗址的外围建立了博物馆,仿古式的建筑群中,游客熙熙攘攘,好不热闹。我们径直穿过长长的通道,没有停留。拐过了一道弯,一些遗迹逐渐展现开来,破败的土黄色夯土墙壁和拱门,让人的思绪回到历史的画卷之中。

穿过一段通道之后,就到了景区乘车点,在这里乘车前往阳关遗址。如此的繁琐复杂,远没了余秋里当年来到这里描述的震撼,他写到:“登上一个坡,猛一抬头,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,我凭直觉确信,这便是阳关了”~

车子沿着一条不宽的景区道路,曲折蜿蜒着向着山坡一路前行。行进中,远远的望去,在空旷的天地间,一个褐黄色土堆孤独的矗立在荒原之上。王维诗中的阳关,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,内心不禁感慨万千。



来到坡下,踩在历经千年风雨吹打的沙土上 ,一步一陷的向那土夯堆奔去。在坡上的最高处,一个落败的烽火台,孤独的矗立,望着眼前的这堆夯土 ,那些历史节点发生的金戈铁马,气吞山河的故事,那些浴血奋战,捐躯疆场的场景,一一从脑海中闪过~



爬上高坡,观望这黄土夯台,斑驳的身躯,已残缺不全,粗糙的肌肤,如暮年的老人。这就是千年汉代的黄土啊,通过这如大地般颜色的夯土,我们与我们的祖先对视,感当年狼烟战火,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。

极目远眺,在高坡之下,不足百米开外的沙土上,立着一块石碑,心想,那应该就是阳关了。

走下去,来到碑前,碑上镌刻着“阳关故址”。“这里应该有座城的”,同行人说。我们寻找开来,透过石碑向坡下望去,只见一排低矮的栅栏围拢了一个方圆几公里的长方形地带,其中还有一些木质栈道。“那就没错了,就是这里”。同行人肯定的说。


行走在栈道上,脚下的这一方沙土,就是王维笔下的阳关城吗?想一想盛唐当年这里是多么的繁荣,人丁兴旺,兵强马壮,粮草富足,商客往来,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。而今,在这大漠深处,随着历史的硝烟散去,那些古老的建筑就这样随风飘散,沉寂在这漫漫黄沙的大漠深处,只剩下千年的风雪吹打过的泥沙,覆盖在这古老的城之上。



而今,随着历史时钟的远走,怕也要愈加渐行渐远。

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,此刻是应该有酒的,”同行人说。我们没有酒,以水代酒,在此 ,酙上一杯 ,撒入黄土。王维在千里之外的渭城 ,写下这流传千古的诗篇 ,为后人留下了人世间最真的情。

目光伸向远处 ,茫茫戈壁,苍凉雄壮。历史的足迹印辙,都化作一缕缕黄沙 ,消失在这茫茫戈壁中。

天气资讯相关

本月热播